"醫生,我到底什麼能吃什麼不能吃?"
每次抽血看到報告上的紅字,病患總是發出這個
對醫護來說又何嘗不是心裡的
手機PhotoDiary:看圖說故事
要人回想過去幾天吃了什麼是不可靠的,即便沒有避重就輕也常見缺一漏萬。而且很多時候醫病對"食物"的認知真的不同,但剛好這些零食、飲料往往是藏在細節中的魔鬼。如果要醫護每個病人都主動從早餐開始問起,大海撈針怎麼問得完,光是想就累了。
好險現在智慧型手機的普及,病人可以簡單的抄起手機把要入口的東西拍下來,帶來門診一圖抵千言。雖然這已經省下巨大的時間成本,但是茫茫食物海,我們又不是電腦,怎麼知道誰鉀高、誰磷高呢?
是拍食物不是拍人好嗎! |
營養成分資料庫
大抵上各家醫院、診所、廠商都有提供高鈉、高鉀、高磷衛教,但是要嘛攜帶不便、要嘛閱讀不易。而且受限於篇幅,難免所列有限。人的記性也是有限,不要說病患記不住,醫護也只能記個大原則和特殊狀況。人既然不是電腦,那我們為什麼不讓電腦來幫我們做這件事呢?
有的!他的名字叫做食品營養成分資料庫,藏在衛福部食藥署的網頁裡。衛福部以官方的力量就國人較常食用或原料性食品採樣分析(約兩千多個品項),並配合規劃時程陸續增修訂營養素資料(最近才更新到2016版),提供國人對日常生活中攝取食品所含營養成分之參考。
嗯,陽春的網頁查詢ok,但是現實上最實用的手機端大概會需要放大鏡才能用。
那手機端的類似應用呢?清一色是減重啊XD
讓專業的來!Doctor & iOS engineer
我和Hank Tseng一起合作設計了一個專門為臨床需要設計的App。他的名字就簡單叫做:營養成分不同於市面上調瘦身及熱量計算,我們專注在以簡明快速的方式提供各項營養成分的查詢(各項成分見此)。
特別適合醫、護、營養師、孕婦以及關心飲食內容的腎臟病患者。
我們勝過其他App的特點
- 貼近需求由第一線的臨床醫師發想設計,我們專注在最核心的功能:搜尋和比較,並且做到最好。
- 輕薄快速刻意避免華而不實的效果,所有的設計以舒服的使用者體驗為出發點。輕薄實用,連iPhone4S都跑得動。
- 在地資源使用台灣衛福部建置之「台灣食品營養成分資料庫」最新版,完整收錄市面上兩千多項天然或人工食品。
來試試看吧!→ 營養成分@Appstore
延伸閱讀:營養成分App 說明與Q&A
Next
« Prev Post
« Prev Post
Previous
Next Post »
Next Post »